(记者何鹏、通讯员杨云锋、李胜杰、江靖)10月,BetWay必威官方网站水稻育种田里,李志新正忙碌着,他用学校自主选育的恢复系“长恢70”组配的4个水稻组合成功入选国家区域试验,而明年又将新增3个水稻组合参加国家区域试验。
2021年9月以来,李志新选育出的国审中稻新品种“春两优长70”和“春9两优70”,均以200万元的价格成功转化。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他先后荣获任大龙奖教金、荆州新发展阶段“开局先锋”先进个人、第八届“温暖长大人物”,14年的教师生涯,李志新坚持扎根稻田育种,在育种中育人。
在变与不变中坚守
李志新的父母都是农民,勤劳、朴实、能吃苦,这些良好品质在李志新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父母一直教导我,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父母的言传身教,奠定了李志新的价值观。
大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学习之余,他进入老师的实验室,开始接触水稻相关研究工作。1996年,李志新成功推免至华中农业大学免试攻读研究生,那一年全校只有3人获此机会。凭借着踏实、认真、勤劳的优秀品格,李志新一路从研究生到博士,甚至回校任教后成功地完成了专业研究方向的转变。
“志新,现在学院水稻育种方向师资出现了断层,水稻育种课程没有老师带,你回来帮忙上课吧。”2006年,还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读博士的李志新接到学院电话。
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的李志新虽然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跟水稻相关,但工作后他从事了4年的油菜栽培研究,博士研究方向又主要转向小麦分子生物学。突然接到这个任务,李志新面露难色,但考虑到学院实际,他还是决定接下这个任务。
一个“变”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做育种的人都知道,育种过程之漫长,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能培育出一个好的品种。学校水稻育种方向师资出现断层,没有团队、没有经费、没有条件,甚至也没有基础材料,这些都是摆在李志新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育种材料的缺乏,几度让李志新难以坚持下去。
变的是方向,不变的是初心。“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够努力的人!”李志新坚信,只要方向对了,把事情做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把岳父请过来当田间管理工人,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主动拜访水稻育种专家,多方获取育种材料……李志新顶住外围压力,不断地在摸索中前进。借着过硬的专业知识,还有自身踏实、认真和勤劳的品质,他从最初的一穷二白逐渐变得游刃有余起来。
“做研究,要有创新思维。虽然博士研究方向不是水稻育种,但是将不同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后,看待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视野。不同的专业知识也为后来的水稻育种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及时的转变,给李志新带来了丰硕成果。随后的几年中,李志新先后主持了“水稻多效性基因Ghd7功能的分子机理解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主要参与人之一完成了“利用农作物自身遗传多样性的抗逆稳产种群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行业专项研究,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还有各类省级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推广奖更是不胜枚举。
在苦与难中育种
从零开始,选育水稻新品种有多难?14年,这是李志新给出的答案。14年的坚守,也让李志新遍尝了育种的苦与难。
“育种是一个一脉相承的工作,自己摸索需要很长的时间。”为了大量收集育种材料,李志新跑遍湖南、湖北、广东、四川等地,诸多稻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花费近6年的时间,李志新选择出了相对稳定的恢复系品种“长恢70”。
水稻种植对天气和季节的依赖性很强,寻常教师的暑假对于李志新来说反而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段。每年7至8月夏季的正午,正是气温最高的时候,也是水稻开花最旺盛的时间,这个时间段,他要顶着太阳的暴晒穿梭在稻田里,观察、标记、取样、镜检,选择,给水稻做杂交。
炎炎夏日,太阳高照,汗水浸透他的衣衫,裤腿泥点斑驳。
而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之间,李志新都会带着学生和工人奔赴海南繁育基地进行南繁。
育种虽然苦,但是只要想到能够选育出好种子,这份辛苦也值得。然而育种的道路除了辛苦外,还有失败后不得不面对的心理关。2017年,信心满满的李志新带着自己的第一个常规稻品种“尤群6号”参加长江中下游杂交水稻科研单位试验联合体区域试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此次参加区试却败走麦城,自己带去的品种产量表现几乎垫底。
这一次对李志新的打击不可谓不大,那段时间他情绪低落,心情郁闷,生怕有人问他育种情况,压力倍增。但这也让李志新看到了自己与同行之间的差距,收拾好情绪的李志新很快修正育种目标,将育种方向调整到前期已有进展的杂交水稻组合上。
201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徐建龙教授团队的试验田里,李志新发现不育系“春6S”长势较好,随即就和徐教授商量,把“春6S”作为自己恢复系的母本之一。就这样,李志新利用自己培育的60多个恢复系,与5个不育系配组,共构建了300多个组合。2015年,团队发现恢复系“长恢70”和不育系“春6S”的配组在众多组合中表现突出,这便是“春两优长70”的雏形。在李志新的带领下,团队聚焦该组合,开始小范围制种,并连续两年试种观察。
2018年9月,一场暴风雨后,李志新赶忙来到田里查看“春两优长70”的情况,田里的景象让他眼前一亮,同田块的对照水稻品种和其他试验品种倒伏严重,“春两优长70”却稳稳的立在那儿,而且产量还很高。这更加坚定了李志新带着这个品种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的信心。
2019年,“春两优长70”正式参加科研单位水稻联合体区域试验。由于产量、适应性和抗倒伏等各项指标表现都特别突出,并且米质达到了国标优质米三级标准,原本要继续进行一年区试,合格后才能进入生产试验的“春两优长70”,在2020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同步进行了。
2021年,两系杂交稻新品种“春两优长70”正式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审定,成为BetWay必威官方网站首个自主选育并拥有知识产权的国审中稻品种。国内许多专家同行都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杨朝新高兴地说:“这个新品种的选育,既是BetWay必威官方网站的骄傲,也是湖北省的骄傲。”
一顶草帽,一双胶鞋,14年,5000多个日夜,夏天扎根湖北,冬天飞往海南,李志新陪着水稻,从小小的一粒种子成长为沉甸甸的稻穗。“选出一粒好种,造福一方人民”,这就是李志新所想、所做的事,那样自然而然地流露于他的言语中,落实在他的行动里。
在爱与责任中育人
在水稻育种课上,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李志新也乐于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关于水稻育种的经历和感悟,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偶有疑惑,李志新还会把学生带到田间仔细讲解。
回忆起刚开始教书的那一段时间,“讲不深,讲不透,更讲不活,只能局限于书本”,他说道。刚回校时李志新就承担《水稻育种学》的教学工作,为了把课程上好,李志新开始转攻水稻育种。
现在上起水稻育种课,李志新讲得游刃有余,除了给学生讲授知识,还能分享体会和感悟,所讲的内容更加透彻、生动、全面,同时也更加实用和前沿,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还有学生经常跑到跟前,和他一起讨论水稻育种的问题和细节。不仅如此,李志新还成功申报了《作物育种学》校级精品课程,获得了BetWay必威官方网站首届“任大龙奖教金”。
从事水稻育种10余年来,在水稻生长季节,李志新几乎每天都要去育种试验田观察,“水稻就像我养的孩子一样,现在已经养成了习惯,不去看看心里不踏实”,李志新说。
“李老师的科研习惯深深的影响了我,在李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发现了一个水稻抗倒伏基因。”目前在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工作的刘华说。利用这个抗倒伏基因,刘华获得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发表了一篇高水平论文。和刘华一样,李志新培养的不少学生已逐步成为了水稻育种行业的技术骨干。
课堂上乐教善教,科研上循循善诱,生活中爱生如子。
回忆起曾经的求学时光,因为缺少生活费,又联系不到远在农村的父母,李志新连续吃着大米粥做了二十余天的实验,体重直线下降十余斤。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李志新的研究生张帅说,李老师总会习惯性地问学生最近手头生活费还够不够,生活有没有什么困难。
李志新还经常对他的学生提供经济和生活上的帮助。2008年,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小高,生活困难,没有生活费。李志新得知情况后,立刻给学生300元作为生活费。这是李志新工作的第二年,月工资仅1000余元。
“李老师对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总是分外关心,可以说李老师影响了我的一生。”尽管已经毕业7年,梁发茂对大学期间李志新老师的帮助还是记忆犹新。
一粒种子,汲取阳光雨露,浸润拼搏的汗水,生根发芽,开花结实,尽显生命风采,李志新就如这粒种子,埋头科研,用心灌溉,默默奉献,在育种中书写着育人的新篇章。
编辑:何鹏